评建动态

评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建动态 -> 正文

3门“龙江音话”品牌课程上线运行

信息来源:教务处 发布日期:2024-01-05

近日,学院3门校级“龙江音话”品牌课程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筹划和录制,顺利通过审核,目前成功上线运行。课程分别为艺术学系教授李岩松、李荣有,教师张宏亮主讲的《带你领略万年艺术史话(中国艺术专题史)》,音乐学系副教授樊右伟主讲的《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学院特聘教授苗笛主讲的《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

其中,《带你领略万年艺术史话(中国艺术专题史)》《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上线清华大学“学堂在线”平台,《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在“智慧树”教育平台上线,至今,学院已经评选3批、共7门“龙江音话”品牌线上课程。

3门品牌课程上线运行,既是学院打造黑龙江特色音乐课程、高水平音乐课程的改革成果,也是学院教师依托学院音乐博物馆史料研究和高水平科研项目成果反哺教学的积极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高水平选修课程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院黑龙江特色品牌课程影响力。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线上课程建设力度,不断提升课程建设实效,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课程基础。

“龙江音话”品牌课程(线上课程)课程简介

《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

《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是哈尔滨音乐学院首批校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及“龙江音话”品牌课程建设计划建设项目。该课程讲述黑龙江流域内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带你走进音乐博物馆,边看边讲”的方式,生动地讲解黑龙江流域内丰富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音乐文化传统。《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课程旨在通过深入了解这片土地上丰富的音乐文化,培养学生对黑龙江流域音乐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黑龙江流域音乐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了解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的演变过程、特点和地域特色;培养学生对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传统的传承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黑龙江流域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了解和尊重。

教师团队:

苗笛

哈尔滨音乐学院

特聘教授

苗笛,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馆长。黑龙江省艺术研究所国家一级作曲(理论系列)。1997年在日本札幌举办“北方民族乐曲演奏会”(二胡独奏)。2006年独立创办中国首家音乐博物馆(黑龙江音乐博物馆)。2012年完成中国首家音乐雕塑公园(哈尔滨音乐公园)音乐主设计工作。2012年在哈尔滨参加“中国首届伊玛堪国际研讨会”演奏苗笛研制的、失传百年的赫哲族“桦皮胡琴”。2014年参加“中国民族音乐经典演奏会”(苗笛用自己仿制的、失传百年的六弦胡琴”领奏,天津民族乐团伴奏,汤沐海指挥)。2016—2018年在香港国际音乐节连续举办“六弦胡琴”独奏。201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举办“中国北方“六弦胡琴”民间乐曲演奏。曾获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基金会颁发的《中国第五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贡献奖”》。


《带你领略万年艺术史话(中国艺术专题史)》

《带你领略万年艺术史话(中国艺术专题史)》于2023年获批哈尔滨音乐学院校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及“龙江音话”品牌课程建设计划建设项目,是一门从综合维度编撰的阐述艺术普遍规律的课程,适用于美术史、音乐史、舞蹈史、戏剧戏曲史、电影电视史、书画设计史以及所有门类艺术的理论课程的学习。

史传人文始祖伏羲氏曾开启兴礼乐、画八卦、造书契等伟大的文化工程,并由此奠定了我国以乐为主体表演艺术和以图为表象造型艺术及由图像衍化而成文字艺术长盛不衰的基础。近代以来,因受西方神话论的影响,这个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文化优秀传统被误导为神话传说。

十分有幸的是,数十年来我国史前考古成果卓著,如出土贾湖遗址9000年前的骨笛和龟甲上的原始文字刻符,上山文化遗址9000年前彩陶绘饰阴阳爻卦象,以及河姆渡文化、松泽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相关实物证据链的形成,使得独具中华民族包容性与综合性典型特征的万年艺术文化流变史清晰可见,并证明史传距今约7000年左右伏羲氏打造乐、图、文三大文化工程是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

20世纪末叶以来,中国学界掀起了改写各学科历史教科书的呼声,其主旨目的是改断代史为专题史,让历史文化的传承像一条大河一样,从古到今天衣无缝的连缀起来。但因受固有认知观、方法论等方面的制约,迄今一直未能如愿。本课程尝试开启专题史范式,首先是将正史、别史、杂史等中的艺术文献融会贯通,并和考古发现艺术的图像、实物和民俗遗存等实证史料进行交验互证,按照乐·图·文三大艺术门类贯穿始终,并辅之以可视、可闻、可鉴、可思等教学手段,带您领略万年艺术史话。

教师团队:

 

李荣有

哈尔滨音乐学院 艺术学系

特聘教授

李荣有,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艺术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第六届、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工作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评审委员,国家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汉画学会理事,中国音乐图像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艺术理论、乐舞史。在《文艺研究》《艺术百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专著《汉画像的音乐学研究》并获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专著《中国音乐图像学概论》纳入首批“中国音乐学文库2019年版”。

李岩松

哈尔滨音乐学院 艺术学系

教授

李岩松,艺术美学硕士,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史学方向博士后,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专家,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中国汉画学会、中国艺术史学会会员。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科基金、黑龙江省“优秀青年”基金、黑龙江省青年创新人才基金、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提升工程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AHCI、CSSCI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5部;博士论文获全国“徐小平”奖(二等),获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佳作奖、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一等奖、黑龙江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等10余奖项。全国“光祈”杯艺术学科论文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张宏亮

哈尔滨音乐学院 艺术学系

教师

张宏亮,艺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中国艺术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史与方法论、艺术分析与评论、中西艺术比较研究。参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等,在国家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

《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于2023年获批哈尔滨音乐学院校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及“龙江音话”品牌课程建设计划建设项目。是面对音乐学系、艺术学系等相关理论专业的本科二、三年级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经过细致打磨,课程形成了以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及热爱地方音乐历史文化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紧紧把握教、学、用三个维度相结合,搭建师生理论教学空间,打造课内外一体化课程平台,形成“学、知、懂、创”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建设目标。课程以哈尔滨城市历史发展为主线,从历史文化、音乐文化等维度设计课程内容,侧重史料的呈现与城市音乐文化相融合。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历史为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校园文化、思政教育相结合。突出以史增信、以史明理、以史崇德的课程特色。本课程具有“史料丰富、音画结合”的特点,将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育人模式。通过课堂及相关场馆参观的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双结合”。

教师团队:

樊右伟

哈尔滨音乐学院 音乐学系

副教授

樊右伟,男,汉族,艺术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青年教师,中国音乐史学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主持完成省级课题两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一项,获黑龙江省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荣获哈尔滨音乐学院首届“拔尖创新人才”称号,在《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中国教育学刊》《哈尔滨音乐学院学报》《民族艺术》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在线学习方式

点击“智慧树”学习平台https://www.zhihuishu.com/,注册学习用户,搜索《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即可开展线上学习。

《带你领略万年艺术史话(中国艺术专题史)》《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在线学习方式

电脑端

1.登录网址:https://www.xuetangx.com点击进入后右上角进行搜索课程或院校点击进入课程, 如下图:

2.选择所学课程的学期,点击右侧加入学习即可,如下图:

3.加入学习后,点击左侧免费学习,如下图:

4.课程分为三部分:上课、讨论和成绩。点击上课可以观看课程视频,完成课后习题等:点击讨论可以讨论、发帖等:在成绩这一部分可以看到总成绩以及成绩明细等。

移动端

一、扫码使用新版小程序

长按图片或微信扫描识别二维码,点击“前往图中包含的小程序:学堂在线”

二、搜索课程。生成课程二维码

三、加入课程

进入课程页面后,学生可以点击“立即报名”加入学习。如果学生从未登录过“学堂在线"新版小程序,需在第一次学习前用微信登录(在电脑网页端也请使用微信登录,同步学习记录)。

四、进入课程学习

1.再次进入课程界面

2.全屏观看视频,设置清晰度、倍速、字幕等功能

3.在小程序参与课程讨论

五、“学堂在线”APP 的使用方式与“学堂在线”小程序类似 ,可以请学生下载后使用

六、★登录学习后,在个人资料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学号进行绑定,不绑定无法提供学习成绩 (本条是重点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