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院将于今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进校考察。为普及合格评估的基本知识,在全院上下形成“人人关心评估,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参与评估,人人为迎评促建作贡献”的浓厚氛围,评建办特编辑“迎评促建”——评建知识应知应会专栏,以问答方式介绍评估基本知识、专家考察内容与方式等内容,对迎评准备工作提出要求,分十期推送。希望每一位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院迎评促建和高质量建设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13.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指标体系中是如何体现的?
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及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指标体系在以下几方面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第一,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条件作了规定。要求实验室、实习场所和设施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及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达到国家办学条件要求,并有较高的利用率。同时,教师队伍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具有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第二,“专业与课程建设”指标中对不同类型专业的实践教学时间作了明确规定; 要求有一定数量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要有开放性实验室。对实习、实训的时间和经费要有保证,指导到位,考核科学;同时,要求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并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第三,在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中要求选题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第四,“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指标中要求学校搭建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及文化活动的平台,有激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及文化活动的具体措施,学生参与面要广。同时,要求有调动教师参与学生指导工作的政策与措施。
14.评估结论是如何形成的?
评估结论的形成分两个阶段:
首先,由专家个人在全面考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按指标体系进行投票,专家组汇总统计专家个人投票结果形成专家组评估结论建议,评估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
其次,专家组将参评学校的评估结论建议提交给评估专家委员会进行审议,审议结果由教育部评估中心予以公布。
15.教育部对合格评估结论的处理办法是什么?
教育部规定评估结论为“通过”的新建本科院校,五年后进入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学校的整改情况将作为审核评估的重要内容。评估结论为“暂缓通过”的学校整改期为两年,“不通过”的学校整改期为三年。在整改期间,对结论为“暂缓通过”的学校,将采取减少招生数量、暂停备案新设本科专业;对结论为“不通过”的学校,采取限制招生、暂停备案新设本科专业等限制措施。整改期满后由学校提出重新接受评估的申请。重新评估获得通过的学校,可进入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核评估,仍未通过的学校,将认定为教学质量低下,依据有关法律给予相应处罚,并停止其招生。
16.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参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参评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从学校的自身定位、特点与办学思路出发,根据教育部合格评估方案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自评自建活动,重在查找差距、分析成因与采取对策,加快教学基本条件与基本规范的建设,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具体内容有:
一是认真学习合格评估工作的有关文件及方案,掌握合格评估的内涵及实质,分析本科教学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制定评建计划,落实评建任务。
二是根据评估要求,开展校内自评自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学校自评报告》,按规定时间报给教育部评估中心,同时完成必要的支撑材料的准备工作。做好专家进校现场考察的各类案头材料的准备工作。
三是协助并配合专家组完成进校现场深入访谈、听课、查阅材料、考察、座谈等工作。
四是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计划》,并作为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抓紧落实,加以改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7.教学中心地位的确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学校是否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基本构建了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二,党政领导是否重视教学工作,经常研究教学工作,并能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第三,学校是否能够正确处理人才培养、教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第四,学校对教学经费投入是否处于优先地位,并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第五,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责任是否明确;第六,各个职能部门是否都能围绕着育人进行工作,主动为教学服务,师生满意度高;第七,学校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是否都能体现对教学的重视;第八,在对教师的考核中,是否实行教学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第九,育人工作是否成为学校的舆论中心等。
18.什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
教师队伍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资源。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教师队伍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9.教学条件与利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条件与利用主要包括教学基本设施和经费投入。在考察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时,要在数量达标的基础上,看设备利用率和跟随行业技术发展的设备更新率;对于图书资料,既要考察数量,也要考察过时书籍淘汰情况和学生利用情况。经费投入主要考察对教学工作的经费投入。